供稿单位:互联网 责编:新航道小编 浏览 0 次
爱、朋友和耐心是老师必备的基本素质,在个性化教学中,表现的尤为突出。在大班教学中,老师的爱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,老师不可能是每个孩子的朋友,老师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对每个孩子表现出耐心;但在个性化教学中恰恰相反,你对他是否有爱,你算不算的上一个朋友,你对他有没有耐心,在孩子面前展露无疑,同时也决定了授课的效果。
“爱、姿态和忍耐”
父母对孩子的爱,长远来看,是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急切盼望,就眼下来说,是教学的果效。老师从接受任务那刻起,就是接了父母的挑子,同时也应该承接父母的心。另外,在期盼成绩提高的同时,对孩子的生活、健康也不忽视,才是真正的父母的爱。作为老师,自然不需像父母一样实时跟踪监督,但关爱的态度是应当时时拥有的。
接了父母的心,不代表着要完全扮演父母的角色,尤其对即将或者已经迈入大学校门的孩子,或处于叛逆期,或刚跨入脱离父母掌权的自由期,让他们从老师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,可能会把他们推开老师的影响区。放低自己,以朋友的姿态去接触他们。之所以强调以朋友的“姿态”,是因为,孩子们身边的朋友是同龄的、彼此非常了解的、有共同爱好的…… 作为老师,不可能符合每个学生的朋友的标准,老师需要做的是摆上朋友的态度,做好老师的任务。
耐心是老师的基本功 —— 耐心地将每堂课授出、将每个问题讲清楚、让每个孩子真正的弄明白。在耐心这个功课上我们要学习外祖母,每个人都经历过外祖母这一辈的宠爱,当然,作为老师要向他们取的经不是他们对孩子的过度溺爱,而是他们在爱中带的那份忍耐。
在备课充分的基础上,积极地在“父母的爱、朋友的姿态和外祖母的忍耐”的功课中不断充电,就是一位个性化教学的好老师了。我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,也在修炼进行时…… 但愿意拿出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与大家分享。
惊涛拍“案”
个性化教学,对老师来说,也是应对学生个性化的挑战。尤其是作为年轻的老师,自己刚脱离了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的学生时代,面对这些孩子们,该如何快速换位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和应对,成了开始个性化教学生涯的个问题。
从感觉上我把学生分成两类,一类是顺手的,就是指上完一次课后,你会很期待和他上下一次课,或者想起下一次课时不会觉得犯愁而是很轻松;另一类就是棘手的,与前一类相反 —— 想到和他的下一次课你会觉得很紧张,或者和他上完课后你会觉得长舒一口气。但无论碰到的是哪一类,都不用担心,因为我们只要以爱的态度应对了,结果就不会是消极的。下面分享一些案例和其中学到的。
案例1:学生A是我教过的最顺手的、短时间内成绩提高最多的孩子,他的特点是顺服,老师强调的每个点他都用心听,布置的每个作业都按时完成,他并没有做多余的,只是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步子走,结果他对题目的感悟能力很快就提高了,成绩自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。
这里并不是想强调老师必须对学生有强权影响,而是面对这种顺服的孩子时,老师需要更谨慎,他既然用心记你所说的每一句话,我们对讲在他面前的每一句话就要更有责任心,更要小心不要丢掉我们的爱、姿态和忍耐。因为他配合,我们的授课才更有效率;而不能因为他温顺,我们便不重视他。
案例2:学生B是我遇到的最积极配合、最用功的孩子,他非常清楚通过这些课时自己想得到的,也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,比如板书要条理以便于他记笔记、多布置作业等。我们配合的非常好,以至于他提早决定寒假时候还要来。这个孩子跟我提的一切要求都是很合适的,而且态度非常谦虚,让我很容易就接受并愿意努力去满足他的要求。
但是,无论孩子提建议时的态度如何,只要是有要求,就是好应对的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带着爱和耐心去满足他的要求,让他们觉得来到了个能够满足他们心愿的地方。当然,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促进教学的基础上,如果孩子的要求对他自身的成长并没有益处,我们不需要迁就。
案例3:学生不信任老师,这是最忌讳的。不信任来源于哪?可能是因为老师对课程或考试的不熟悉,也可能是学生自己喜欢或习惯性的怀疑挑战权威。无论是哪一种,如果这种不信任已经建立,只能是想尽办法将它消除,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掩盖。
面对学生的不信任,不要紧张,放下自己的面子,带着对学生的“爱”,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,解决学生的疑问。不要担心之后学生会对你不信任而影响教学,无论如何事情已经发生了,只要我们坦然是带着责任心和爱心的,即便犯下了错误也无需过于懊悔,只需努力重新建立信任。这可能是个较长期的过程,这就需要我们带着爱和忍耐,等待他们的心重新向我们打开,或者可以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特意的提出些难题,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,让他可以谦虚下来请教你。这样做并不是我们想要挽回面子或者故意刁难报复学生,而是为了重新建立双方的信任,才能促进高效教学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在上课开始就将自己的与课程相关的荣誉报上来。个人来说,我是觉得没必要天天念叨自己的这点家底,但为有助于教学,快速建立学生对你的信任,我们需要谦虚的提及一下。虽是轻描淡写的一句,但一定要有重磅出击的效果。
案例4:学生C只为答疑来,而且不给研究所要答疑的试题的时间。这是比较棘手的,特别是对于对这门课程或考试还没有特别熟悉的老师。如果的确没底,不接,因为万一失败,可能会造成一次教学事故,远的来说,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。如果自信基本功扎实,只是没有做过学生手中的那份试题,完全可以接。我和学生C结束了两个小时的答疑后,他很高兴很释然,尽管其实我并没有给他解决所有的疑问。
这是为什么呢?首先,需要提一下的是,来答疑的学生有三个特点,一是一般是拔尖的,其他学生一般是即便有问题也是得过且过,没有积累问题的习惯或想要解决问题的愿望;二是时间紧,一般是临近考试的时候,想来解下惑,把预备考试以来积累的担子在考试之前完全放下,抱着“全懂了”的轻松心情去应考;三是有一部分问题其实是钻牛角的。根据这些特征,我们在答疑的时候只要顾念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:他是尖子生,知识架构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,而在细节问题上只需简单点一下,让他注意起来;至于我们也解决不了的疑问,劝他放下,真正的考试并不会这样刁钻 —— 这看起来是在绕弯子,但其实是在安抚他们考试之前的紧张情绪,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,我们和他们这种尖子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,必定不会是考点,美国的大多数考试从来都是以知识点广却不刁著称的;最后注意的就是,给他们点出不考点和重点,这是释放他们的又一个方法,他们虽然研究了很多试题,但终究是孩子,眼光只限定在各个题目上,对考试整个的把握并没有在意过,如果你在最后的时刻将重点及不考的点给他梳理一遍,排除那些纠结他的死结,他必定会非常舒畅的,就好像血脉打通一样。
以上是我在这阶段个性化教学中所学到的,切实感受到了教学相长,并不只是指在所教课程的知识上的增长,更指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,尤其是在做老师时可以时时练习的“爱、姿态和忍耐”的功课。
点击详细了解北京新航道信息
热门文章
- 初选攻略| 这篇活动指南让你05/07
- 第二届“用英语讲中国故事”05/07
- 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 第二届05/07
- 第二届“用英语讲中国故事”05/07
- 第二届“用英语讲中国故事”05/07